数字人民币究竟会对第三方支付带来多大影响?

2020-10-21 17:47:04

阅读 4635

在做电商网店的卖家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就是在推广方面,生成短链接时,长链接如何转换短链接的细节问题,在长网址转短网址的时候,需要用到短链接生成工具,好的短链接工具可以提升转化率,可直接跳转详情页,减少用户流失率,短链接在线免费生成工具。

社群推广短链接再次重回大家推广计划中的重要位置。做过社群推广的朋友大家都应该有一个同感,就是难!这个难主要难在内容发出去都很难,社群推广中链接被删、链接被封已经成为一件常事,而使用缩短链接工具就可以解决推广中的各种受限问题。

编辑导语: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从10月12日开始,参与“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的中签者,可前往罗湖区已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的商户进行消费。数字人民币为什么会出现,应该怎么用呢?

数字人民币让消费者感到新奇,但却让第三方支付行业心情忐忑。数字人民币究竟会对第三方支付带来多大影响尚无定论,他们除了做好现有业务别无他法,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在深圳,有5万人正在尝鲜数字人民币。

10月9日,深圳市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开启“2020礼享罗湖”系列促消费活动,通过抽签的方式发放1000万元“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

深圳当地很多用户试着进行了预约,他们面对的是一场激烈的竞争。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表示,此次活动预约登记人数约191.4万,最终中签5万人,中签率约2.6%。

建行用户罗亮万万没想到自己也成为“锦鲤”之一,这也让他在公司成为了“红人”——为了围观如何用数字人民币购物,他的几位同事“争抢”开车送罗亮去商场,“顺便”体验一下数字人民币的消费过程。

罗亮将购物地点选在罗湖万象城,他发现,这里许多商家已经在收银台立起了“数字人民币”的牌子,表示支持数字人民币红包消费。

在最后的付款环节,使用数字人民币和使用微信、支付宝类似,用户既可以通过扫描商户收款码支付,也可以由商户扫描用户的付款码收款。

数字人民币驾到:微信、支付宝们等待戈多

数字人民币界面图,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罗亮注意到,商户的扫码机器并非常见的支持微信、支付宝的“小白盒”,而是另有一台专用机器。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用数字人民币付款和微信、支付宝付款到底有什么区别?

今年9月份和10月份,央行副行长范一飞、陈雨露分别撰文对数字人民币的诸多热点问题予以阐述。

范一飞称,从M0的费用体系看,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向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计付利息,央行也不对兑换流通等服务收费。

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方案表示,支持开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推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应用和国际合作。

对于这一社会关注度极高的话题,和消费者不同,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心情显得更加“复杂”。

“数字人民币对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是利空”,一位国内排名靠前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高管刘剑龙称,对于数字人民币,目前行业“大家都比较忐忑”。

支付宝这样的巨头也不例外。蚂蚁集团此前在招股书中提到,“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式,定位于流通中货币(M0),不同于一般的电子支付工具。尚难以评估该项工作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一、新物种来了

虽然在消费者眼中,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体感上差别不大,但是在行业人士看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普华永道中国资深经济学家赵广彬撰文指出,从本质上来讲,数字人民币是“钱或货币”,而移动支付是“取收钱的方式”。二者的关系或可以比喻为“鱼”和“钩”,或“水”和“瓢”,性质完全不同。

即便是把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里的资金相比,双方的属性也有很大的差异。

“央行数字货币最简单的理解方式就是电子现金,把法定货币的载体由纸质形式变为电子形式,也就是纸币的数字化形式。”

欧科云链集团研究员李炼炫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从货币的统计口径上看,央行数字货币属于M0,即现金的范畴;第三方支付工具里的资金本质上是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属于M2的范畴。

换句话说,数字人民币账户是一个原生银行账户,里面的金额相当于本身存在的“一张张钱”;而用户在第三方支付工具里开的账户只是一个记账的账户,其对应的金额是在商业银行里的存款,因此用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时,要关联银行卡账户上的资金。

相比之下,数字人民币在支付时效率更高,可实现支付即结算,第三方支付机构则必须通过清算机构进行清算。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使用时收取了一定的手续费,而数字人民币作为公共产品,在使用时不需要手续费。

范一飞指出,实际上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无法替代法定货币发挥价值尺度或记账单位功能。

且以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为基础的电子支付工具,基于账户紧耦合模式,在应用场景覆盖面、普惠金融、支付效率、用户隐私保护和匿名支付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非现金支付工具,如传统的银行卡和互联网支付等,都基于账户紧耦合模式,无法实现匿名。而数字人民币则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可以实现“可控匿名”。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可控匿名”是“你跟你的交易对手看起来互相是匿名的,但是对于央行完全不是匿名的。”可控匿名的好处是,可以平衡保护用户双方数据隐私和防范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和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随着近年来比特币、全球性稳定币等加密资产试图发挥货币职能,又开始了新一轮私铸货币、外来货币与法定货币的博弈。“因应这一形势,国家有必要利用新技术对M0进行数字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通用性的基础货币。”范一飞提及。

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不允许拒收,将拥有最广泛的使用场景,且其法律地位和安全程度都高于第三方支付工具。

“假如某天第三方支付公司破产了,那么人们在里面的资金也会面临风险,但央行数字货币不存在这些问题。”欧科云链集团研究员李炼炫谈到。

此外,数字人民币还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

关于双离线支付的应用场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两个人的手机里都有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数字货币)的数字钱包,只要手机有电,哪怕没有网络,两个手机一碰触就可以使一个人电子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外一个人。

目前第三方支付软件还没有实现这一功能,按照一位支付行业人士的说法,离线支付有两种,一种是单离线,支付宝、微信支付都能实现,平时买东西,卖方贴出收款二维码,只要买方在线,就能付款。

另一种是双离线,也就是双方在没有网络的情况完成支付和收款。双离线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双花问题”,也就是说在离线的情况下,一笔钱被重复使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外界非常关注。

“目前的技术专利尚未说明如何在双离线情况下解决‘双花问题’,因此需要等待未来更多的技术专利披露。”李炼炫认为。

不过,“双花问题”也并非只有技术才能解决。目前央行已经规定DCEP只能面向小额零售场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双花问题”带来的巨额损失。

另一方面,传统“双花问题”的假设前提是用户具有作恶的动机和能力,但现实中可以依靠法律制度和监管措施来确保用户不敢作恶,或者在发生“双花”后可以追付。

二、第三方支付最大的利空

数字人民币对于第三方支付最大的利空是什么?

在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高管刘剑龙看来,这个答案就是“账户价值”。

随着数字人民币账户的出现,央行或将占据个人资金账户上的主导权,从而削弱第三方支付钱包账户的价值。而商业银行以及支付宝、微信都将成为提供服务的运营机构。

在深圳的数字人民币试点中就有用户发现,协议指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是服务机构。

对此,西南证券的研报提到,在DCEP正式落地后,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电子支付的部分业务,也可能会被DCEP整合,且“可以肯定的是,(DCEP)一旦落地会分流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用户,利用流量变现的金融类业务将会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

而被整合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空间可能会受限。比如“没办法在账户上做一些特殊的开发。”刘剑龙认为,即便是通过外部的供应商来做,也需要数字人民币的账户支持,取得政策的准许。

因此,数字人民币推出后是否会改变移动支付市场格局?其中,对两大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的影响最受外界所瞩目。

多年以来,支付宝和微信占据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大头。

按照艾瑞咨询发布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市场份额55.6%,而财付通(含微信支付)占比38.8%,合计占据了逾94%的市场份额。

数字人民币驾到:微信、支付宝们等待戈多

2020Q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格局,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因此,移动支付市场集中度过高的声音也时有出现。

2017年,易宝支付战略副总裁廖睿在接受“新华访谈”栏目专访时表示,“一般而言,一个产业前10名的竞争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就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行业,但第三方支付行业远远超过这个份额。”

他认为,由于集中度高,监管机构会预感到风险,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平衡市场竞争度。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监管层确实采取了一些动作。比如在2017年举办的“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范一飞首次公开提到了“全面开放”的概念。

他表示,推进电子支付领域的对外开放,欢迎和鼓励外资参与我国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和竞争,促进我国支付服务市场格局进一步优化。“增加市场主体有助于分散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缓释市场集中度过高风险 。”

在《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文章中,范一飞也提到,数字人民币的价值之一就是“有利于打破零售支付壁垒和市场分割,避免市场扭曲,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普惠金融。”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除了提供方便在线交易现金的补充外,也可能为移动支付领域带来多样性选择。

实际上,对于数字人民币来说,下步如何提高普及率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目前来看,数字人民币也主打零售支付,从生活服务领域入手。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则撰文称,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小额、零售支付。

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商户,包括商场超市、生活服务、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等四大类型,都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费密切相关,这和微信、支付宝的普遍使用场景一致。

范一飞在2020年SIBOS年会上披露了数字人民币内部测试情况:截至2020年8月底,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700多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1.33万个、对公钱包8859个,交易笔数312多万笔,交易金额超过11亿元。

三、微信、支付宝们的对策

面对数字人民币的潜在冲击,第三方支付机构该怎么办?

一位第三方支付行业人士认为,以前微信、支付宝期望的用户黏性是“黏”在账户上,“现在这个账户如果是人民银行的账户了,可能意愿也没那么强了,毕竟自己对这个账户的控制力不够强。”

在这种情况,支付账户或将变成一个纯粹的工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则需要靠服务和生态来掌控用户。而服务也正好是微信、支付宝们最强的护城河。

数字人民币驾到:微信、支付宝们等待戈多

3月10日,支付宝宣布正式向数字生活服务转型,图片来自蚂蚁金服

业务众多、实力雄厚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或许可以从容转身,但中小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呢?

“担心也没用”,前述第三方支付机构高管刘剑龙称,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是在走一步看一步,“我们没有组织一个像咨询公司的团队专门去研究数字人民币,数字货币的主导权在央行。”而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能选择“尽量适应”。

但让他心里稍感“平衡”的是,“大家一样,都在收紧的情况下竞争。”“生存第一,服务好现有客户”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共识。

对刘剑龙来说,一个值得欣慰的情况是,他所在的机构还从事聚合支付业务。而数字人民币对于聚合支付服务商影响可能较小。

“数字钱包并不改变收单业务模式,总要有人去服务商户,把钱先收到符合资格的收单机构,然后再给商户”。刘剑龙认为,央行和商业银行不可能在前台经营,因此还是需要服务商来是服务,替商户做收单服务,管控商户合规准入等,“这个过程不会消失。”

(本文罗亮、刘剑龙为化名)

 

作者:张吉龙; 编辑: 罗丽娟;公众号:全天候科技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Y-v9eH5HY7alDmmsxEcMw

本文由 @全天候科技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推荐阅读
      1. 持续性的分享会导致“霸屏”,这种方式对吗?
      2. 美团难以下沉做供应链的深耕
      3. 收入与增长一定是一个负相关的零和博弈吗?
      4. 代餐的噱头早已超过了功效。但既然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为何代餐的风还那么大呢?
      5. B2B 组织表示,他们通过数字体验来实现在线差异化。
      6. 排行榜奖励刺激邀请能力很强的用户,刺激他们冲榜,最大限度的邀请身边所有目标用户?
      7. 缩我,高速云服务器
        实时掌握推广动态
        让您深入了解用户,提高推广转化率
        联系我们
        1. 联系客服
          常见问题
      8. 公众号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