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11:03:43
阅读 1264
编辑导语:你在从事产品工作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觉得灵感枯竭、想不出来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改进措施呢?其实,好的想法并非只能灵光一现所得,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及时总结,可以帮助你总结不少好的想法。总有一天,这些想法会积少成多,在工作中对你产生帮助。
这是2021年1月的产品思考,也是公众号第一次记录并输出我碎片化的、觉得有价值的观点。
01
新增一个消费场景,可能不是为了满足一个新的需求,而是满足同一个旧的需求,覆盖到的是不同用户的偏好和同一个用户在不同时期的偏好。
短视频单双列为什么要并存?这个用户习惯单列,那个用户习惯双列…刷双列累了,就刷刷单列吧…
算法时代这点会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这个用户双列的数据涨了,就多给他推双列;单列的数据涨了,就多引导单列……
图:快手单列(左)、双列(右)并存
02
【产品经理】不是一个职业称呼,冯小刚曾经痛批流量电影的盛行: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些垃圾的电影,一定是因为有这些垃圾的观众,没有这些观众捧场,投资人不会投钱。
——好导演也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03
线下用微信支付总感觉比用支付宝支付要快捷,但是微信支付却比支付宝支付要多操作一步。
图:支付宝扫码和付款都在首页外露,微信是隐藏在“+”里
感知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搜寻+等待软件启动的时间,在付款时微信基本上是处于后台模式,就算启动也是秒启动,而且还是放在手机桌面最显眼、最容易触及的位置;但是在付款时支付宝却总是要启动,启动的时间也更久,在手机上的位置也没有微信占优。
因为微信太刚需、太高频,高频到手机厂家愿意主动预装微信,愿意为微信的启动优化,用户也会将微信放在自己触手可及的位置或者随时可用的状态。
一个更加刚需高频的应用,资源就是会更加倾斜,优势就是会更加集中。
04
站在今天来看,微信支付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便捷高效;然而回到过去,用户会觉得,有了支付宝为什么要用微信支付呢?微信就是通讯、社交、看文章的,有必要推出微信支付吗?
所以先不用急着否定——有了抖音快手为什么要用视频号?真香定律在微信发生不是一回两回了。
05
视频号入口迭代——审美灾难
图:迭代前(左)、后(右)
我不敢相信这是微信出的,说好的“好的产品是美的”呢?
06
别看视频号入口“招揽顾客”越来越“花枝招展”,其实底子里可能是越来越虚的。视频号入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价值不强,用户心智不稳定,就需要更多非价值的原因去冷启动。
看看万年不变的朋友圈入口…
07
没看懂:为什么视频号【关注】和【推荐】都改成了沉浸式,【朋友赞过】依然是非沉浸式?
图:关注(左)、推荐(中)、朋友赞过(右)
沉浸式和非沉浸式的区别在于消费体验,所以如果是根据偏内容消费还是偏内容发现/筛选的角度去改版的话,那么【推荐】和【朋友赞过】应该是一样,这两个都是偏内容发现/筛选,而【关注】偏向于内容消费。
08
对微信没有什么新的期望,真说有,就是PC端的迭代能不能快一点?
09
公司强推自己的支付业务,让用户绑定/使用银行卡支付,但用户仍然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这个时候该怎么办?给补贴优惠,但补贴力度太小或者补贴消失后,用户还是继续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这个时候怎么办?
美团外卖的答案:不给用户选择支付方式,一旦绑卡,下单就直接银行卡支付。
图:美团外卖的【极速支付】
既让用户使用了银行卡支付,实现了业务目标;又让用户省略了选择付款方式这一环,更加方便,简直两全其美。
但用户会觉得体验更好吗?现在的支付都很方便快捷,并不差选择支付这一步,但是没有选择,或者选择不是自己的预期就很难受了。
用户怎么想的在这里重要吗?或许重要,但kpi更重要。对,这里我是吐槽美团外卖这个做法的,我多次使用后仍然不爽。
10
说,都是敬畏用户;做,全是数据导向——最终还是屁股决定脑袋。
11
产品不能只是盯着产品化的解决方案,潘乱和金叶宸聊抖音内容的变化中提到,抖音非常擅于通过内容调整来改善战略目标。比如说,如果游戏公司在抖音的投放遇到了一些挑战,那么抖音可能就会推广更多游戏相关的内容。
还比如说,抖音现在大力推【XX电影】这类影视内容,就是为了给抖音带来大量关注影视剧的用户,或者丰富这块的用户画像,这些用户就会变成分发影视内容的目标,明星就可以做宣传,就会把自己的宣发资源带过来,抖音就能把原本属于微博的影视综宣发给切过来了。
很多问题是无法通过产品层面、或者比较结构化的方式去高效解决的。所以心里要常常装着【解决方案】,而不是【APP】、【功能】。
12
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其实运营活动也是。
图:图来源于网络,因为忘记拍了
海底捞推广送的礼物,礼物成本很便宜,但有设计感,让人惊喜。不管产品还是运营,用户与你的每次接触/交互,都不要放过。
13
《奇葩说》第七季有个美女选手叫苏眉月,被淘汰了。看到弹幕里面清一色夸赞/惋惜的,标签都是人美、温柔、学历高、竟然还有一定的辩论能力,评论区也在刷去投票复活她。
再一次证明,长的好看是有优势的,就算是在《奇葩说》这种知识和价值观都相较高密度的节目,因为观众还是那批观众。
14
第七季的《奇葩说》有个新赛制叫【一派胡言反驳大赛】,就是【选手看题抢答】+【一句话怼】,选手根据大屏幕给出的题目来抢答,但只能用最精练的一句话来反驳,一组反驳结束后,观众根据选手反驳的精彩程度来逐一打分,排分靠前的晋级。
这个赛制可以说将选手的辩论优势给抹平了,核心是在极短的一句话里给观众留下好的印象。一句话很短,还要“怼”,其实很难承载更有深度的内容,在当时的情境也要立刻打动观众,意味着观众更多使用的是系统1,是直接的、自动化的、情绪化的反应。
像不像短视频?(之前写了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为什么短视频难逃【单列沉浸式】的真香定律?)
15
未来最大的影视综宣发平台可能不是微博,而是抖音,而现在最大的音乐宣发平台已经是抖音了。微博强推短视频、网易云强推音乐视频,看起来是进攻,其实都是被动防御。
攻守转换不能仅仅看谁做了什么动作,抖音没有怎么进攻,是时代在进攻,短视频席卷了整个时代。
16
【信息茧房】一定是有害的吗?分场景:
- Save time层面:人们是为了寻找知识、优质信息,那么就要警惕算法的狭隘;
- Kill time 层面:【信息茧房】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我们就是为了娱乐、消磨时间、放松,比如说刷短视频看搞笑段子。
真正可怕的是,你以为在kill time,接收的却是save time的内容,比如说老年人/青少年被某些短视频错误的价值观给误导(希望这方面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反思和纠正)。
17
刷短视频的时候十分厌烦同一个模板出现这么多次、同一首歌重复那么多遍。厌烦到什么程度:听到/看到就直接切,根本不管内容。无论是算法/产品/运营层面,短视频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吧。
18
企业招人的目标是找到适合的人才,但是在入职后你往往会发现,其实企业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解决问题、结果导向谁都会说,解决问题的人具体是什么样?我最开始在产品领域看到的第一个浅显易懂、简单可落地的分类标准是刘飞的:
图:应届生产品岗位的评判标准
对照这份表格,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询问,在面试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打分,比事后凭借印象给分好太多(相信我,面试这么多人后,你记忆没有那么好)。
很多企业没有这种表格,归根到底,是没想好具体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想清楚、将标准捋一捋,转化为可操作、可落地和可标准化的方案其实并不难。
19
奇葩说、得到等知识娱乐存在的必要性之一是:save time是件反人性、脑力成本很高的事情,所以容易累,但这些好学/焦虑的人又不愿意将其它时间都kill time,知识娱乐是缓冲地带之一。
20
读者:为什么不日更?
我:因为做不到…
对于同一个创作者而言,内容的质量和时间往往是挂钩的,慢工才能出细活。当然,不同作者肯定是有差异的,如果能够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日更,那是真厉害(我看了这么多泛知识类的公众号,真没看到过,要不内容太浅/注水严重,要不就不是同一个作者写的)。
日更从来不是从用户角度去考虑的,而是从商业利益的角度:稳定、高频的更新频率,对于现有读者是预期可控,可以强化品牌,形成阅读习惯,提高读者的生命周期价值;对于潜在读者,可以增加吸引力(日更导致价值大或者价值大的错觉),促进关注转化;出现频次越高,越有可能覆盖到更多读者……
这方方面面,唯独漏掉了——能不能保证质量?
最后说一下,珍惜生命,受不了996、007的不要硬扛,那些不把人当人的公司也不要硬待……
祝大家2021年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