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B端产品发展的8个趋势

2022-01-13 13:33:24

阅读 1040

一、前言

顺势而为,扶摇直上;逆势而为,拍死沙滩。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实现跃迁,不仅要低头看路,更要抬头看天。

“天”如果变了,“路”走的再精准都没用,甚至还可能南辕北辙。紧随趋势的力量,即使吃不着肉,也能喝口汤。

二、国产化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在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各种卡脖子,不仅断供华为的5G芯片,而且还用卑劣的手段扣押了华为CFO孟晚舟,想以此来打压华为,进而遏制华为在5G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全球扩张。

就像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的那样,“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其中的芯指的是芯片,而魂则是指操作系统。

而在我看来,美国的高新垄断科技就像高山上的雪水,你融化了沿着小溪灌溉了山底下的农田,山下的人们向你交钱,大家各取所需,正好达成一个生态平衡。

现在可好,你突然在山上修了个大坝,给我们断水了,花钱买也不给,非逼得我们自己打井,我告诉你,苦难总是暂时的,我们打井成功的那一刻,就是你躺赚结束之时,到时候就不是简单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我们将会利用自己的优势,走向世界,逐渐的开始从老虎嘴里多肉,直至成长为一代狮王!

而现在我们觉醒了,中国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同仇敌忾”过,芯片国产化,操作系统国产化,再一次从上到下被重视起来,前有华为发布的鸿蒙系统,后有国产巨头中兴在在芯片、操作系统上的自主创新,现在芯片有亚光科技、华微电子;CPU有兆芯、飞腾; 操作系统有麒麟、统信UOS等等,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芯”与“魂”正在逐步从上下游完成成国产化,那些抓住国产化的浪潮的企业,必然像风口上的“猪”,再一次腾飞。

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山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场景化

2021年,有越来越多的基于场景深度开发的2B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生,在未来也只有主动探索细分领域,深挖B端企业痛点的公司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下面为大家例举两个在B端细分市场做的比较好的企业,供大家一起研究学习。

1. 低代码平台

最近元宇宙这个概念大火,人们就一直有一种担心:元宇宙是只属于少数科技精英、是技术天才的游戏,而我们这些不懂技术的“小麻瓜”,只能成为吃瓜群众,唯一的价值是提供自己在这个平台上的数据,永远不可能成为“收割者”。

就像电影黑客帝国中所描述的未来世界一样,人们一生都被喂养营养液中,他们的世界就是AI勾勒的虚拟世界,更像《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预言的未来世界,一小部分人升级为“神”,负责设计、运营这个世界,而剩下99%的人沦为“无用之人”。

那我们普通人就没有参与用科技改造这个世界的权力吗,显然不是。最近,创投圈一个叫Treelab的软件公司获得了红杉中国几千万美元A轮融资,惊炸互联网世界。

公司创始人说他们的使命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开发者,不懂代码也可以做程序员。”打出的理念是:创造数字无界,汇聚链路上下游,串联多方数据,为企业精细化业务场景带来全新的协作体验,强大功能,无缝适配多种场景。听到这儿,技术小白是不是很激动。

我研究了一下他们的产品,做地的确不错,像B端产品经常用到的Dash board、列表等他们都可以生成,当然类似的产品还有氚云、宜搭、简道云、轻流等等。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研究一下,利用这些平台为自己打造一些工具或者对这个领域有更深的了解。

2. 低设计平台

有一个线上设计平台叫“创客贴”他们的slogan是:智能线上作图神器,用了就会爱上!爱不爱的咱不敢说,开始收费了,爱不起了。但是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还是值得研究的。

当然类似的产品还有图司机,做h5图文声乐动效的有易企秀,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有的人脑子更好使,直接把“创客贴”的产品能力和大显示器打通,形成一个商业闭环,让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

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他们瞄准现在餐饮、服装等实体商店印刷海报成本高、更新不及时的痛点,然后自己买了一大推显示器免费送给商家,放在店门口吸引顾客,给他们每个店长开个后台账号,自己可以轻松生成本店海报,不同海报循环播放,既然空间得以复用,而且还可以生成动态海报,更加吸引人,并且还白给你,那谁不乐意!

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你本店的海报和第三方广告在展示时长上需要7:3,因为第三方广告才是给他们付钱的金主爸爸,这个商业头脑真是不当总统都可惜了,有认识这个行业私募基金经理的咱们可以唠唠,小赚一下还是可以的。

四、B端C化

为什么要B端C化?因为C端产品多属竞争红海中的免费产品,用户用的少有不爽就拍屁股走人,都不带给你打声招呼的,所以C端产品设计最考验一个产品经理对用户痛点、痒点、爽点的把控,对人性的洞察,对用户心里的揣摩和对商业模式的设计,进而催生出了很多优秀的产品方法论和设计理念。

反观B端就不一样,产品的买单者和真正的使用者不是同一个人,普通用户身处企业中,系统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系统就在那里。

这就给PM优化产品降低了一些动力,而且国内B端行业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但是依然和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近些年国内出现的SaaS厂商主要集中在ERP、CRM、HR等少数几个赛道,这些赛道基本在美国都已经跑出了明确对标公司。

综合来讲,相比于国外,国内的一些SaaS软件产品力不足,探究、满足客户群体主体需求的能力不够。因此B端产品的设计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我这里要讲的B端C化,不仅仅是说我们设计B端产品要学习C端的视觉、交互等等,更重要是要以C端的产品思维来设计B端产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设计一款信贷产品,C端的设计就是在你注册后,实名认证并绑定银行卡,授权查询央行征信就可以了,申请后基本最快30s内就放款了。

而银行面向B端的信贷产品设计呢,先是让你注册,然后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验资报告、公司章程、银行开户许可证、法人代表及其股东信息等等十多项信息,光是看一眼望不到头的表单就是把人吓住了,而且放款速度还极慢,信息通知还不及时,让B端的很多小微企业很是头疼。

那我们能不能用C端的产品思维优化以下借款流程呢,表单真的需要填那么多信息吗?哪些信息是可以通过第三方系统关联查询的?放款速度真的不能再提高了吗?怎么第一时间通知贷方审批进度?这些都是我们B端产品经理需要深度思考的,只有养成用C端产品思维来设计B端的习惯,我们设计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红海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

五、中台化

2015年,时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张勇通过一封内部信说,“今天起,我们全面启动阿里巴巴集团2018年中台战略,构建符合DT时代的更创新灵活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自此拉开了全行业热议的中台战略。

正如阿里所说:中台是支持多个前台业务且具备业务属性的共性能力组织,平台是支持多个前台或中台业务且不具备业务属性的共性能力。

就像美国特种部队机制一样,我们需要陆(坦克)、海(航母战斗群)、空(轰炸机、直升机)、脑(CIA)这些中台来为我们一线参战的特种部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护航,以保证他们“手术刀”式实施斩首行动或者消灭恐怖主义。

在我看来,中台化有如下好处:

  1. 中台立足企业战略思考,是从全局考虑,打破系统孤岛,方便各业务线快速迭代。
  2. 避免重复造轮子。中台整合了企业的业务或数据,提高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复用性,为管理运营形成强力支撑。
  3. 中台成为连接前台和后台的枢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

虽然企业构建中台有诸多好处,但是我们切忌为了中台而中台,只有企业大到一定规模或者公司业务繁多,能够剥离出共性业务,横向整合时构建中台才有意义,而一个小的公司如果只是追求概念,不顾实际的勉强迎合时,构建中台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灵活多变,使自己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难以“拐弯儿掉头”,被竞争对手反手吊打。

六、数字化

随着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在国外引爆,国内也慢慢火了起来,这个口号在国企、事业单位中喊的尤其响亮。很多人以为现在吹嘘的数字化不就是之前的信息化嘛,只是新瓶装旧酒,换个概念继续炒作而已,实则不然。我们先看下二者的定义:

信息化:信息的数字化(Digitization)。信息化是指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将传统业务中的流程和数据通过信息系统来处理,通过将技术应用于个别资源或流程来提高效率。

数字化(Digitalization):数字化就是要把物理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仿真虚拟出来,在计算机系统里体现物理世界,利用数字技术驱动组织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商业生态系统重构,驱动企业服务大变革。

如果你感觉二者定义过于抽象,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啦:

原先老师给同学看试卷都是人工统计各个同学每个科目每个题型各得多少分,最后再整个Excel表格进行汇总,看看各个班级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每个题目的正确率。

后来呢,有个公司就给他们开发了一套系统,老师可以直接在题库设计考题,然后直接将各个考点的题组合打印出来,让学生们涂答题卡,自己再读卡机导出各题的数据,系统给出各个班每个人每个科目的分数,进行数据分析,这便是初期的信息化。

不久,学校来了个回报母校的富一代,给学生人手一本发了个iPad,然后大家都下载了个学校题库APP,以后都是老师在后台题库出题,出题后直接发线上考卷,学生在IPad上答题,交卷后立马获得分数,而且老师在PC后台的数据看板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各班每个人每个考题的分数,每个提的正确率等等。

学校觉得这个东西挺爽,要全国推广,后来大多数学校都用了他们这个系统,然后他们就可以根据海量的数据来预测国家分数线;根据每个同学的各个学科、考点做出个性化辅导方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不断优化自己的题库;为牛逼的学生提前对接国外名校资源等待。这便是进阶的数字化。

最后,我们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概括二者的特点:

数字化对业务(流程、场景、关系、员工)进行的重新定义,内部完成全面在线,外部适应各种变化,从前端到后端,全面实现无需人工介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最终创造价值。

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重新定义业务而不仅仅是信息化做的线下到线上;实施数字化的目的不仅仅是降本增效,而应该关注自动化和智能化,根据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变化,重新定义企业业务。

七、智能化

随着商汤科技在2021年12月30日成功登陆港股,造就了全球AI领域最大资金规模IPO,也使得智能化再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不同于C端的短视频推荐、商品推荐、LBS推荐,B端的智能化更为复杂,主要体现在无人驾驶、IOT、医院智能化系统等等。

美团用自己智能算法为不同的骑手派单、优化路线;Face++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使得人脸识别越来越精准,使刷脸验证、刷脸支付成为可能;法大大与腾讯联合推出的合同智能化平台对合同的准备、起草、合同的审查修订、合同的签署、履约以及归档分析提供全流程智能化一站式服务,这些都是企业抓住智能化的风口,借力算法和大数据为自己赋能,最终使得企业发展迈向新的二级火箭的经典的案例。

八、情感化

乔布斯说:如果你能触动人心,那么你将无所不能。在当前竞争越来越激励的社会,一个好的产品想要获得用户的青睐,已经不能是单单满足功能性需求,我们一定要从产品思维切换到用户思维,从用户思维切换到情感化思维,从而对竞品实行降维打击。

人毕竟是高等动物,而且情感复杂,好的设计应该是有感知能力的,让设计能够感知情绪,并作出反馈,就要在设计之初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和关怀。

情感化设计有三个层析,分别是: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大家可以看下下面这张图进行详细了解:

  1. 本能层:就像Donald说的那样,“本能层次的设计是自然的法则”,它主要对人的感官起到直接的作用,人们会在一开始就判断出自己对这个产品的喜爱、无感、还是厌恶,这也与人的审美有很大关联;
  2. 行为层:是无意识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思考问题,其只关注产品的功能是否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是否实用;
  3. 反思层:就是更注重一个产品背后传达的意义和价值观,让用户深度思考后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自发的向周围的人去推荐产品,这也是情感化设计的最高境界,如果能够达到这一层,那么产品都不用去烧钱打广告了,靠用户裂变式的自传播就能收获无数粉丝。

谷歌会在不同节日更换自己的logo以衬托整个氛围;护士的怀表故意倒挂设计,让她拿起来整好是正着的;404页面报错我们可以巧公益,给社会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这是都是非常好的情感化设计。

在B端产品设计中,如果我们能够在员工生日那天送上一个蛋糕卡(哪怕是虚拟的);在入职xx周年之际发一封共同成长庆祝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该仍然在加班的同学弹窗冒个泡提个醒,感谢他夜以继日的敬业精神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适合B端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思路,当然也包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年度账单”设计,拉进员工与企业的距离。

九、个性化

个性化说白了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在千禧一代和00后们中,个性化尤为看中。就像同一个办公室的两个人,当你看到有人穿了一件和你一样衣服的人后,那么你大概率今后将不会穿和别人撞衫的衣服去上班一样。

每个人都想给自己打上个性化的标签,旗帜鲜明的被别人记住。在C端产品设计中,我们可以给你整个头像挂件、发个勋章、打扮一下个人空间,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而在B端,关于个性化的设计思路也很广泛,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如在OA系统中,因为每个用户所属部门、所处级别、兴趣偏好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对于系统各个模块使用频次、布局优先级也都各不相同。普通用户就像看看新闻公告、点点常用应用;中层都有待办待阅,处理工单更为看重;高层更青睐宏观数据,各种指标。

那怎么设计一种方案,让每个用户都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界面呢,答案就是把系统现有模块都做一下拆分,相互独立出来,让每个用户都可以根据需要编辑自己的个人面板。这样便真正实现了千人千面,各取所需,方便每一个用户更加高效日常办公。

各组件可以拖拽排序,真正实现个性化配置

可以切换板块,按需配置

十、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很多事情我们不做不知道,做了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在企业B端产品升级迭代中更是。

        缩我,高速云服务器
        实时掌握推广动态
        让您深入了解用户,提高推广转化率

        相关推荐
      1. 短链接数据统计:多维度统计访问情况,生成用户画像,助力精细化运营
      2. 短链接假量过滤:排除恶意刷量,让推广数据更真实!
      3. 我的短链:满足多样化推广需求,实现短链接在线管理
      4. 缩我短链接产品优势
      5. 联系我们
        1. 联系客服
          常见问题
      6. 公众号
        客服微信